天才一秒记住【搜旺小说】地址:https://www.souwangzhi.com
周达取来那根细的瓷管,小心翼翼地注入水银,然后将口封好。
因为管壁很薄,被水银填充的一半颜色明显变深了。
许诗明小心翼翼地接过,“这和我在家用的体温计还真像。”
周达解释道:“精度没那么高,测量体温怕是有些困难,但是用来大致显示温度的升降变化还是可以的。”
许诗明点点头,但这根瓷管实在是太细了,一不小心就会碰碎。
他找来一块松香,松香的质地是半透明的,橙黄色,像琥珀一样,十分好看。
松香被打磨成了圆柱体,表面磨得光亮。
许诗明又用工具在松香中间钻了一个大小刚好的圆孔,将瓷管极为小心地插了进去。
松香的曲面造成了光线折射,因而在视觉上看起来瓷管比原先还要粗一些,管中水银位置的高低变化也更加明显。
那根又细又薄的瓷管外边套上了松香外壳,也不会那么易碎了。
这时,赵思成那边的气压计也做好了。
他在一个窄口的瓷瓶装了半瓶墨水,瓶口用木塞封住,木塞上也钻了一个圆孔,正好够那根像吸管一样的瓷管插进去。
赵思成用提前准备好的蜂蜡,将木塞与瓶口以及瓷管之间的缝隙全都涂满,确保整个装置的密封性。
蜂蜡完全凝固后,他鼓起腮帮子,通过瓷管向下吹了一口气,形成了一个小气泡,气泡进入了密封的瓶子里。
当他松口时,由于空气挤压,瓶里的墨水从瓷管里升了起来。
管壁很薄,一眼就能看清黑色墨汁当前的水位。
赵思成随即找来笔,标记了墨汁当前的高度,如此,一个简易的气压计便大功告成。
最后一步,三个人用融化后的蜂蜡将气压计和温度计粘在了一块圆形的木板上,以此固定。
接着在木板中心钻了个小孔,将先前制作的风向标插了进去。
赵思成抱着那块木板,一脸的欣慰,“你们看,这算不算古代的气象监测仪?”
许诗明点点头,他从前在气象局实习过一段时间,对气象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
古人预测天气,通常都是通过长期记录与观察,最后总结经验得出的。
比如说一个地方经常刮风,而大部分时候刮完东南风就会下雨,这便形成一条经验。
说到下雨,对了,还要观测湿度。
不过这个很简单,许诗明想起之前乔悠悠创办算学社的情景,找来了一根圆形的木杆,横着固定在风向杆上,做成一个简易的天平。
木杆的两端分别拴上一块木炭和一块能让木棒平衡的石头。
如果空气中的湿度变大,木炭便会吸水变重,从而使天平发生倾斜。
虽然古人的天气观察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毕竟受限于时代的科技水平,许多现象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然而,现在有了这个简易的气象观测仪,再结合古人的记录和观测方法,他们便可以更准确地预知天气变化。
比如当气压降低,并且湿度上升时,大概率就会下雨。
赵思成也很有成就感,他提议道:“这么厉害的东西,我们要不要也去告诉欧阳监院,在附近的村子里普及一下,也算做件好事。”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