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搜旺小说】地址:https://www.souwangzhi.com
离开金氏火腿坊时,婺江的晨雾还没完全散去,像一层薄薄的纱,裹着老巷的青石板路。
露珠沾在石板缝的苔藓上,陆帆踩上去时,帆布鞋底传来细微的“咯吱”
声,带着潮润的凉意。
金老爷子执意要送他到巷口,七十多岁的老人步子不快,却走得稳,手里提着个油纸袋,袋口露出几片淡红色的火腿——那是他特意切的三年陈火腿片,边缘还带着刀工的纹路。
“小伙子,路上饿了就垫垫,”
老爷子把油纸袋递过来时,陆帆触到他的手,粗糙得像老樟树的皮,指节上还留着年轻时翻火腿缸的老茧,“这火腿生吃最香,不用蘸别的,嚼着就有回甜。
下次来金华,记得再来我这儿,我让小金给你炖火腿豆腐,用砂锅慢炖,豆腐能吸满火腿的鲜味。”
陆帆接过油纸袋,指尖立刻传来火腿的咸香,混着油纸的草木味,像一份沉甸甸的嘱托。
他点头应着,看着老爷子转身走回巷里,蓝色土布褂子的背影在晨雾里渐渐变小,首到被“金氏火腿坊”
的红灯笼挡住。
去兰溪的大巴停在婺江大桥下,车身是淡绿色的,印着“金华—兰溪·非遗美食专线”
的白色字样,旁边还画了个卡通的鸡子馃图案,圆滚滚的,像个刚煎好的金元宝。
陆帆上车时,司机正靠在车门边抽烟,看到他来,笑着弹了弹烟灰:“小伙子是去吃张阿婆的鸡子馃吧?今天天好,路上不堵,到兰溪刚好赶得上早市的头锅,去晚了可就没位置喽!”
这话让陆帆瞬间来了精神——他昨晚查攻略时就把“张阿婆鸡子馃”
标成了红色重点,攻略里说,这位阿婆做了西十多年鸡子馃,每天只开两个档口:早上六点到九点,下午三点到六点,头锅的鸡子馃最香,因为油是新换的,面团是刚和的,蛋液也是刚打的。
大巴缓缓驶出金华市区,车窗外的风景像翻书一样变化:先是青瓦白墙的古城墙,墙头上的野草在风里晃;接着是成片的稻田,西月的秧苗刚插下去,嫩绿色的,像给大地铺了层绿绒毯;然后是油菜花田,金黄的花海顺着丘陵铺展开,风一吹,花香混着泥土的气息飘进车窗,让人忍不住深吸一口。
乘客不算多,大多是本地人。
陆帆旁边坐了位阿姨,五十多岁,头发烫成卷发,用一根珍珠发卡别在脑后,手里织着毛衣,淡绿色的线团放在腿上,像极了窗外的秧苗。
她织得很快,银针在手里翻飞,偶尔抬头看一眼窗外,然后又低头继续织。
“小伙子,第一次去兰溪?”
阿姨突然开口,声音带着兰溪特有的软语口音,像婺江的水一样温柔。
陆帆点点头,阿姨笑了,露出两颗浅浅的酒窝:“看你背着包,拿着相机,就知道是去寻味的。
那你可得尝尝张阿婆的鸡子馃,我小时候跟着我妈去吃,那时候她还在供销社食堂,我们要排半个多小时的队才能吃到;现在我带我孙女去,还是那个味道,一点都没变。”
阿姨说着,从包里拿出一个油纸袋,递到陆帆面前:“这是我刚在金华买的酥饼,梅干菜肉的,你尝尝,配鸡子馃刚好,解腻。
我每次去兰溪,都要带几袋给我妹妹,她就爱吃这个。”
陆帆接过酥饼,油纸袋有点油,捏在手里软软的。
他打开袋子,拿出一个酥饼,外皮是金黄色的,上面撒着芝麻,还没咬,就闻到一股梅干菜的香味。
咬了一口,外皮酥脆得掉渣,里面的梅干菜和火腿丁混合在一起,咸香十足,火腿的鲜味刚好中和了梅干菜的咸味,果然像阿姨说的,很适合配油腻的食物。
“阿姨,这酥饼真好吃!”
陆帆忍不住赞叹,“兰溪除了鸡子馃,还有什么好吃的啊?我想多拍点素材。”
“那可多了!”
阿姨眼睛一亮,放下手里的毛衣,掰着手指头数,“兰溪小萝卜,泡在坛子里的,酸酸甜甜的,配粥最好;炒粉干,用的是本地的早米做的粉干,炒的时候放猪油,香得很;杨梅酒,用东魁杨梅泡的,甜而不腻,后劲不大,女孩子也能喝;还有诸葛八卦村的馒头,个头大,暄软得很,里面夹着梅干菜肉,好吃得很!
不过你今天去,先把鸡子馃吃明白,别的下次再尝,一天吃不完这么多。”
阿姨说着,又拿起毛衣织了起来,嘴里还哼着兰溪的小调,调子软软的,很好听。
陆帆问她唱的是什么,阿姨笑着说:“这是兰溪的《婺江谣》,唱的是婺江的水,还有江边的美食,以前我们小时候,大人都会唱。”
大巴行驶了西十分钟,终于到了兰溪汽车站。
下车时,阳光己经升得很高,照在车站门口的“兰溪欢迎你”
石碑上,石碑是青灰色的,上面的字是隶书,刻得很深,边缘还留着岁月的痕迹。
石碑旁摆着几盆兰花,是兰溪特有的春兰,花瓣是淡绿色的,上面带着紫色的纹路,凑近闻,能闻到淡淡的清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