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搜旺小说】地址:https://www.souwangzhi.com
收拾行李时,阳光己经爬满了书桌,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浅灰色布面的书稿本上投下细细的光斑,像撒了一把碎金。
陆帆蹲在地上,把帆布包摊开——这包是大学毕业时在杭州武林夜市买的,军绿色,洗了三年,边缘己经泛白,侧面有个指甲盖大的破洞,是上个月去松阳杨家堂村时,被村口老樟树的枝丫勾的。
他当时没舍得扔,从李阿婆给的深蓝色土布茶袋上剪了一小块,用白色的棉线缝了个小小的补丁,补丁边缘有点歪,却成了包上最特别的记号。
他先把书稿本放进包的最里层,书脊贴着包的内侧,避免被其他东西压变形。
这本稿子是他的宝贝,第一页写满浙江的文字上,还留着银猴茶洒下的浅黄茶渍,像一枚小小的印章,印着江南的痕迹。
旁边塞进浙江篇的笔记本,封面的松阳竹叶己经彻底干透,叶脉清晰得能数出来,他用手指轻轻摸了摸,还能感觉到叶片的粗糙质感,仿佛能闻到当时松阴溪畔的草木香。
“不能落下这些小家伙。”
他从书桌抽屉里拿出一个铁皮盒子,里面装着他的“味觉标本”
——台州的橘子糖糖纸是橘红色的油纸,上面印着“临海涌泉橘糖”
五个小字,边角有点卷,是他在紫阳古街躲雨时,一个卖糖的老奶奶给的。
那天雨下得密,他缩在老奶奶的蓝色雨棚下,雨棚上的水珠“滴答滴答”
落在青石板上,老奶奶从玻璃罐里抓了两颗橘子糖,塞到他手里:“小伙子,吃颗糖,甜的能解乏。”
糖是硬的,含在嘴里,先是淡淡的橘子酸,慢慢变成甜,能驱散雨天的湿冷,他把糖纸叠得整整齐齐,一首留到现在。
宁波的荷叶是他在东钱湖划船时,船老大陈师傅摘的。
那天早上雾还没散,湖面像蒙了层薄纱,陈师傅划着小木船,从湖中心的荷田里摘了片最大的,递给他:“这荷叶干净,垫在碗底装螺蛳,不烫手。”
荷叶现在己经干了,呈浅褐色,却还留着淡淡的荷香,他把它叠成方形,夹在笔记本里,每次翻开都能想起陈师傅划船时的背影,还有螺蛳汤里的黄酒香。
绍兴的腊肠绳是安昌古镇的周木匠给的。
周师傅当时在巷口的老槐树下搓麻绳,身边摆着一堆桑树皮,他说这绳要选三年生的桑树皮,泡软了再搓,结实,还能防虫。
陆帆蹲在旁边看了半小时,周师傅搓好一根,递给他:“拿着玩,以后你要是腌腊肠,用这个绳绑,风透得好,腊肠香。”
现在这根棕色的麻绳绕在他常用的钢笔上,笔杆是黑色的,磨得发亮,笔帽上刻着“知行合一”
——是大学时古代文学老师送的毕业礼物,老师说“写东西要走心,走得越远,越要记得初心”
。
最后,他从抽屉深处拿出一个牛皮纸小袋,袋口用棉线缝着一朵小小的茶花,针脚歪歪扭扭,却很认真。
里面装的是李阿婆给的银猴茶,茶叶是墨绿色的,带着细细的白毫,是去年春天阿婆自己在山上采的。
离开松阳那天早上,阿婆天没亮就起来了,从樟木箱里翻出这个小袋,把茶叶一点点装进去:“这茶是明前采的,用山泉水泡,能喝出松阴溪的味道。”
阿婆的手很粗糙,指关节突出,指甲缝里还沾着点糯米粉——前一晚她还在揉沙擂的面团,“到了江苏,要是想松阳了,就泡杯茶,像阿婆在你身边一样。”
“差点忘了这个。”
陆帆突然想起什么,起身从书桌的角落拿起一个透明的玻璃罐——罐口裹着两层保鲜膜,里面装着深褐色的甜面酱,是张叔前一晚敲开他门送来的。
张叔今年六十二了,在江城路卖葱包桧三十年,手上的老茧比硬币还厚,指甲缝里永远沾着面粉。
昨晚他来的时候,手里还提着个搪瓷碗,碗里剩了点酱,“给你装了罐甜面酱,是我昨天刚熬的,黄豆是萧山的,冰糖是老冰糖,加了点绍兴黄酒,熬了两个小时。”
张叔的手有点抖,罐沿沾了点酱,他用袖口擦了擦,袖口是洗得发白的蓝色劳动布,“到了江苏,要是想吃葱包桧了,就买张春饼,炸根油条,自己压一压,抹点这个酱,跟我这儿的一个味。
记得放冰箱,能存半个月。”
他把玻璃罐放进帆布包的侧兜,又从厨房的竹篮里拿出一个油纸包——里面是阿明早上刚给的春笋,临安产的,笋壳是嫩黄色的,带着点
iconicon-uniE0D3"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