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搜旺小说】地址:https://www.souwangzhi.com
加上《凛冬记》口碑营销做得也不错,未来几乎可以预见的口碑票房双丰收。
然而就在当天晚上,一条长微博被刷上了热搜,题目简单粗暴“凛冬记ko薄荷绿,胜在哪里”
。
说是ko,通篇就真的往死里吹《凛冬记》,黑《薄荷绿》,虽然行文用看似中立客观的风格包装,但架不住句句槽点——
【第一,风格。
《凛冬记》的风格完全符合大年初一的观影取向——娱乐大片。
纵观历来大年初一档,特效大片鲜有失手,即便剧情再渣,只要特效过得去,都能收获不错的票房。
何况《凛冬记》还是近几年国产大片里难得的剧情特效双加持的商业片。
这样的电影会让观众在走出影院之后,觉得这个年过得更热闹,更痛快,更过瘾,锦上添花。
反观《薄荷绿》,本身风格就是偏细腻,偏抒情,偏微妙青春心理的把握。
然而大过年,能有多少观众静下心来体味影片想要传达的“青春期的迷茫”
?无论影片质量如何,单在风格上,娱乐商业片vs青春情感片,前者就稳赢。
】
【第二,故事。
《凛冬记》的故事主旨是反抗,是自由,是对真相的执着追寻和不向命运低头的顽强。
这样的主旨简单直接还热血,谁都可以理解和感受,甚至可以借由影片去满足现实生活中无法这样抗争命运的遗憾,获得精神慰藉。
《薄荷绿》的故事参考第一条风格论时说的,“青春期的迷茫”
,然而这只是90后甚至00后的青春,那么70后80后要怎么办,进入影院是为了看自己家熊孩子的青春?每一代都有自己独特的青春印记,没有任何青春片是可以跨越年龄层的,这是先天局限,也注定了《薄荷绿》无法获得比《凛冬记》更多的观众情感上的共鸣。
】
【第三,影视化改编。
《凛冬记》的剧本完美继承的原著的精神内核,又大刀阔斧修改了原著中不甚出彩的若干情节,使之在不改变原著故事主线和人物性格的基础上,更利于影视化,也让整部影片的起承转合更自然,更紧凑,更环环相扣,几乎全程无尿点。
《薄荷绿》在剧本上恰恰相反,不舍得或者说不敢动原著,除了做一些基本的减法,比如去掉了原著中的一些无关紧要的支线,其余几乎全部保留,这就让整部电影成了“原著小说的翻译”
,无非是把文字变成影像,对于看过原著的人来说,观影过程完全没有惊喜……】
【第四……】
果然,这条热搜刚上去没多久,就有知名影评人看不过眼了,直接下场开怼——
【首先要承认,《凛冬记》和《薄荷绿》都是近几年国产片中的上乘之作,前者剧情流畅特效惊艳,后者情感细腻表达真诚,原本就是没什么可比性的片子,就像喝可乐不影响你吃沙拉一样,无奈都想抢滩新年档,难免被比较。
但是比较可以,拉踩就太难看了。
】
【第一,风格。
谁说过年就不能去看情感细腻的现实题材影片?敢情我过年想思考一下青春和人生,就是不合群了?还有……】
【第二,故事。
按照你的“情感共鸣论”
,很多电影都不用拍了。
我看犯罪电影,我自己没犯过罪或者没被犯罪过,就没资格看了,因为没共鸣啊,恐怖片也不用看了,反正咱们都没遇见过神经病或者假鬼……这里你有一个最基本也只最致命的狭隘点,就是真正的好电影,是会给观众传递出它想要表达的,并用影片本身的质量获得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