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搜旺小说】地址:https://www.souwangzhi.com
李珪骤失储位,愤懑无已,第二年元夕竞夜痛饮,次日被发现冻死于阶下。
而李飞则似乎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平时无景可赏,无书可读,无人可语,竟也凭意志活到了乾宁十一年的二月。
李飞为自己保留了阶下囚仅剩的所有尊严,纵然日夜待死,也不曾褫夺二子王爵,将李组的抗争指为“谋逆”
,更不曾屈膝让位,陪李鼎演一场唐尧禅舜的戏码。
他的身后之名在朝堂摇起轩然大波,一方是周洛的党羽以“大义灭亲”
论定李鼎夺权之事,主张削去李飞帝号,赐谥“齐戾王”
,以亲王之礼下葬。
然而起兵时李鼎已被收回“李”
姓、褫夺皇子之份,如何能与李飞称亲?刑政部尚书孙立言察觉这一漏洞,当即上书反对,“陛下为天下除奸,岂硁守春秋旧义哉?”
他主张依孟子“闻诛一夫,未闻弑君”
之论,视李鼎起兵为“吊民伐罪”
。
李飞无道被废,合当与厝棺十年的李珪一道以庶人之礼下葬。
可若李飞果真是孟子口中的“独夫”
、“民贼”
,李鼎又何以不将他除之而后快,反留他性命以至终年?一处考虑不周,虽起短时稳定人心之效,却既不能得其禅位诏书,又不能以“清君侧”
之名粉饰篡政。
何况当初李鼎凭李翊义子身份兴兵,麾下皆是受他牵连而被打压失势的将帅,背君叛国,既难称忠,违父传位之遗命,又难称孝——不忠不孝之人,又岂是应天合人之君?兜兜转转,论题又回到“大义灭亲”
上。
然而“大义灭亲”
四字又生出诸多风潮。
立君为民,固然不当以私废公,然而稽诸往史,“大义灭亲”
者大多如石碏之父杀子,周公之兄屠弟,像李鼎这般悖父戮叔之人该如何评定?取舜“窃负而逃”
之义,李鼎当弃天下犹弃敝屣,窃负无道之叔逃至海滨,而不是夺其君位,掌其大权;取楚弃疾“事君讨父”
之义,李鼎当先安葬李飞之身,而后负罪自戕。
又岂能绝人族祀,灭亲益荣?臣之事君也,三谏而不听,则逃之,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注4)。
李鼎行径,概不属“大义灭亲”
,分明就是“灭伦背义”
!
儒学有“用中必须行权”
之说,庙堂之上,纶音所及,诸公犹能随天子之意俯仰。
江湖之远,众口嚣嚣,非议君主之言则层出不穷。
兼之李飞、李珪迟迟没有落葬,四川与北京又在暗中推波助澜,关乎乾宁帝得位不正的舆情譬如原上不惧火焚的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就在李飞以亲王礼制葬于少陵原当日,长安鼓楼的四面券洞旁悬起七尺素帛,帛上笔迹各异,皆以正楷大书五枚墨字——“崔杼弑其君”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