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搜旺小说】地址:https://www.souwangzhi.com
崂山道士刘若拙的故事二、据《太清宫志》记载:“五代时,后唐同光二年甲申(公元924年),道人刘若拙自蜀来崂山太清宫,访李公守中子(名道李哲玄),相谈契合,遂留住焉。”
云游多年的刘若拙访遍中国的道教名山,来到崂山后却再也不愿离开,他在这里主持整修了太清宫,又修建了上清宫和上苑宫(今太平宫)。
探访师叔来到崂山云游四海的刘若拙于后唐同光二年来到了崂山,他这次来是为了拜访哲虚道长的师弟、自己的师叔李哲玄。
在太清宫三清殿,刘若拙与这位年近八十,却鹤发童颜、声如洪钟的师叔相谈甚欢,听说崂山的独特自然环境对修行极为有帮助,刘若拙便有了在此久留的打算。
他听从了师叔的建议,在太清宫对面临海的山坡上盖了一座茅庵,在那里独自修行。
那时,崂山经常有虎狼出没伤人,刘若拙勇驱虎狼,为民除害,自此以后,上山采药、伐木的山民都无需再提心吊胆,百姓感念他的功德,为他修行的茅庵送上一块牌匾,上书“驱虎狼庵”
,后来简称为“驱虎庵”
。
而刘若拙的事迹也在当地传播开来,李哲玄去世后,刘若拙入主太清宫成为道长。
刘若拙一身武艺,且善气功,明末《崂山志》中记载他“丹颜皓首,不自知其年,衣弊衣,取掩形耳。
不冠不履,冬不炉,夏不扇。”
这里特别要提的是“不自知其年”
,这并非是故弄玄虚,而是有“道家不言寿”
的道规,即要求修道之士要忘掉自己的年龄,不应以年龄长短为忧,只要勤苦修行,功德圆满即能超出时间的限制,所以“见面论道不言寿”
沿习成规。
华山偶遇赵匡胤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
当了皇帝的赵匡胤对道教有浓厚的兴趣,听闻刘若拙修道高深,便召他入京与其谈玄论道,不仅敕封他为“华盖真人”
,还拨款为刘若拙在崂山修建上清宫与太平宫,作为道场。
这世上的道人千千万,为什么赵匡胤会独对刘若拙青睐有加?据说,除了刘若拙的声名远播,两人曾在赵匡胤发迹前就有过一面之缘。
如今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刘若拙与赵匡胤曾在太华山(指华山)相见,而且赵匡胤的身边还陪着他的军师赵普。
当年,刘若拙去太华山拜访陈抟老祖,在途中与二人相遇,听说两人也是上太华山寻陈道长的,三人便同行上山。
快到山顶时,他们看到在古松下的大石头上坐着一位老道士,正与一个年轻道士对弈,于是便凑上前去,只见老道士一步失误,把一盘眼看要赢的棋走输了。
·赵匡胤一看急了:“这棋怎么能这么走呢!
关键一步走臭了,把个江山就这么断送了!”
老道士却不急不慢地抬起头来看着赵匡胤说:“敢问这位壮士也通棋艺?”
“算不上高手,可赢你没问题。”
赵匡胤自信地回答。
“既然如此,壮士可敢与贫道对弈一局?”
赵匡胤哪堪老道士如此一激,推开年轻道士就坐到了棋盘边:“大丈夫出入沙场,死都不怕,还怕一盘棋吗?”
老道士也不忙着下棋,捋着胡子说:“既然壮士如此豪爽,添点彩头可好?”
赵匡胤一听要下赌注兴奋了起来,忙问赌点什么。
老道士说:“不如就以这太华山为彩头,如果贫道输了,壮士在这山上的吃住游行全由贫道承担,如果壮士输了,那就要写一张字据,证明太华山为我所有,与壮士无关,可否?”
赵匡胤听了内心偷笑:“这老道士真傻,太华山本来就是你在这里,就算输了我也没损失。”
于是爽快地说:“行,就按你说的来。”
可棋局一开,赵匡胤便感到步步受限,不一会儿工夫三局全输。
老道士就像事先准备好了一样,掏出纸笔递了过来,愿赌服输,赵匡胤工工整整地在纸上写下:“太华山为道家所有,与我无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