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搜旺小说】地址:https://www.souwangzhi.com
为何赵匡胤会对道人刘若拙情有独钟呢?据《太清宫志》所载:“五代之时,后唐同光二年甲申(公元924年),道人刘若拙宛如一只翩然的仙鹤,自蜀地翩翩而来,飞抵崂山太清宫,拜访李公守中子(名道李哲玄)。
二人相谈,如高山流水遇知音,契合无比,刘若拙遂决定在此驻足停留。”
这位云游多年、踏遍中国道教名山的刘若拙,来到崂山后,仿佛被这方山水施了魔法,再也不愿离去。
他犹如一位辛勤的园丁,精心主持整修了太清宫,又亲手修建了上清宫和上苑宫(今太平宫)。
当初,刘若拙为探访师叔而来,他如同一只自由的飞鸟,云游四海,最终于后唐同光二年降临崂山。
此次前来,他是为了拜访哲虚道长的师弟、自己的师叔李哲玄。
在太清宫三清殿,刘若拙与这位年近八十,却鹤发童颜、声如洪钟的师叔交谈甚欢,如痴如醉。
当听闻崂山那独特的自然环境对修行大有裨益时,刘若拙心中便萌生出在此长久停留的念头。
他犹如一位虔诚的信徒,听从了师叔的建议,在太清宫对面临海的山坡上筑起一座茅庵,独自在那里潜心修行。
那时,崂山犹如一头凶猛的巨兽,虎狼时常出没伤人。
刘若拙却似一位英勇无畏的勇士,以其过人的武艺和精湛的气功,勇驱虎狼,为民除害。
自此以后,上山采药、伐木的山民再也无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百姓对他的功德感恩戴德,为他修行的茅庵献上一块牌匾,上书“驱虎狼庵”
,后来简称为“驱虎庵”
。
而刘若拙的事迹也如春风般在当地传播开来,李哲玄仙逝后,刘若拙入主太清宫,成为众人敬仰的道长。
,明末《崂山志》中记载他“丹颜皓首,不自知其年,衣弊衣,取掩形耳。
不冠不履,冬不炉,夏不扇。”
这里特别要提的是“不自知其年”
,这并非是故弄玄虚,而是有“道家不言寿”
的道规,即要求修道之士要忘掉自己的年龄,不应以年龄长短为忧,只要勤苦修行,功德圆满即能超出时间的限制,所以“见面论道不言寿”
沿习成规。
华山偶遇赵匡胤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
当了皇帝的赵匡胤对道教有浓厚的兴趣,听闻刘若拙修道高深,便召他入京与其谈玄论道,不仅敕封他为“华盖真人”
,还拨款为刘若拙在崂山修建上清宫与太平宫,作为道场。
这世上的道人千千万,为什么赵匡胤会独对刘若拙青睐有加?据说,除了刘若拙的声名远播,两人曾在赵匡胤发迹前就有过一面之缘。
如今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刘若拙与赵匡胤曾在太华山(指华山)相见,而且赵匡胤的身边还陪着他的军师赵普。
当年,刘若拙去太华山拜访陈抟老祖,在途中与二人相遇,听说两人也是上太华山寻陈道长的,三人便同行上山。
快到山顶时,他们看到在古松下的大石头上坐着一位老道士,正与一个年轻道士对弈,于是便凑上前去,只见老道士一步失误,把一盘眼看要赢的棋走输了。
后来,其名简称为“驱虎庵”
。
而刘若拙的事迹恰似那春风,在当地迅速传播开来。
李哲玄仙逝后,刘若拙入主太清宫,成为了众人敬仰的道长。
明末《崂山志》中记载他“丹颜皓首,不自知其年,衣弊衣,取掩形耳。
不冠不履,冬不炉,夏不扇。”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不自知其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