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搜旺小说】地址:https://www.souwangzhi.com
当下从容问道,“公达,莫非是府君将欲要举你为孝廉了么?”
……两汉士子们出仕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个是受上官“察举”
,一个是从下往上走吏道。
察举在高祖时已有雏形,到文帝时被定为制度。
发展至今,察举已被分为很多科目,孝廉是其中最具代表姓的一种,始行於前汉武帝时,当时因董仲舒的建议,元光元年冬十一月,武帝下诏,令郡国各举孝廉一人。
由此,正式开始了郡国每年察举孝廉一次的制度。
所谓孝廉,即举孝、察廉。
两者可合并为一,也可分开举荐。
有时还有恩诏特科,比如本朝的安帝、桓帝就都曾下过令郡国举荐“至孝”
的特科。
孝廉的员额,最初是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到本朝和帝永元四年、五年间,也即八十多年前,和帝接纳了司徒丁鸿与司空刘方的建议,改为按人口比例察举,诏令郡国人口二十万举孝廉一人,每二十万人举荐一个孝廉,以后遂成定制。
再后来,为了优抚边远的郡县,又在永元十三年下诏,允许幽、并、凉三州的缘边郡,凡人口十万以上者,也可以岁举孝廉一人,以广边吏、边民的仕进之路。
具体到举孝廉后的任用上,前汉时,只要被察举为孝廉即可出仕为吏,不需要考试。
不需要考试,一被举荐就能为官,这官吏的职位得来也太过轻松,自然就有无数人挤破头想要得到举荐。
如果碰见清廉正直的官员还好,若碰见有私情私欲的官员,“举荐”
就成了一个谋财、得利的手段,而又除了少数君子外,人孰能无私?渐渐的,这孝廉的察举制度就流弊丛生了。
或受“权门请托”
,或者世家大族之间彼此举荐,又或者“举主”
为图施恩,便“率取年少能报恩者”
,只选年少、将来能报恩的,年老的不管贤不贤一概不选。
因此到了本朝章帝年间,为了杜绝流弊,为了能招到真才实学之人,朝廷就下诏,加了考校这一项。
然而,这种种不好的风气并没有因此就被遏制,反而越发严重,再至顺帝年间,应左雄的谏言,就干脆明确地加上了考试环节:“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
。
——家法,即儒学某一经师的一家之学,比之律学,就好比阳翟郭氏家传之《小杜律》。
本乡的乡父老宣博曾在郭家学律,他学的即郭氏家法。
文聘在荀衢家学经,荀氏乃战国荀卿之后,代代皆有大儒,也可以说他学的就是荀氏家法。
左雄对孝廉察举制度的改革总共有两项,不但增加了考试环节,并且还规定了年龄:“限年四十以上”
。
若“有茂才异行,若颜渊、子奇,不拘年齿”
,如果确实才行过人,也可不受年龄限制。
因为这两项改革,也因为当时严格的执行,察选制度倒也的确因此清平了一段时间,“多得其人”
。
不过,这天下的吏治已经败坏,清平了没多久,察举的各种流弊便又卷土重来。
对察举的黑暗,从流行当下的一首民谣中就可窥知一二:“举秀才,不知书;察孝亷,父别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