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搜旺小说】地址:https://www.souwangzhi.com
“话说她是不是在影射自己的歌被抄了?”
“晕我已经累了,YG不是回应过吗?她怎么又跳出来了?”
“YG说场面话,她自己找机会暗戳戳反对呗”
“YG公关倒油也不是一天两天了,kkk”
“之前论坛上不是说,《恋人》旋律一流、编曲三流吗?这下有对比了。”
“准确说,是Lia的《BeforeEnds》!
新名字和歌词没一个跟恋人有关,kk”
“那个论坛我也看了,不是说她会去《强心脏》吗?怎么节目里没她?”
“消息真假难辨呗。”
“音源音源音源!
我已经循环好几遍了。”
“听说GD去探班了?”
“假消息Bigbang现在魔鬼行程,你让他用飞的?”
“可我朋友说现场看见他了啊”
“不管,我磕到了~~~”
“我看到了,我在现场,不过就出现了几分钟吧,很快又走了。”
“编吧都编吧”
“再说一次,真假难辨~~”
“别的不重要,音源啊音源!
!
!”
“同期里LiaKim制作能力最强了吧?”
“我感觉跳出同期她也有得比”
“她自己有个Youtube账号,内容很用心。”
“首尔大慕强批爱了TT”
“她不是外国人吗?外国人进去比我们容易多了”
“酸吧你就,听说是正经考进去的。”
无论评论区怎么看,《写生簿》播出当日,Lia同步在Youtube平台上传了这首改编后被重新命名为《BeforeEnds》的幕后制作。
视频上线不到半小时,就被同步推荐至写生簿官方采访页下,点击与转发数据飞速上涨。
在韩国,哪怕诸如Teddy、柳熙烈、方时赫这类名字广为流传,但“制作人”
这一角色,仍旧很难在公众心中形成具象化印象。
大众通常只记得演唱者。
一首歌红了,对于观众来说,能记住的往往只有站在台前的人。
哪怕是像权至龙这样的特例,靠着多年积累才逐渐让一部分人意识到他也负责制作,可大多数人依然难以想象,一张专辑背后要反复多少轮推翻与打磨。
Lia在YouTube上传的这支视频,与K-pop语境中大多数音乐内容都不同。
她拍摄的,是从旋律动机到曲式结构,从和声编排到音色选择的全过程。
她自己录制了讲解旁白,花了很长时间与剪辑师沟通,力图在保留足够技术细节的前提下不显得晦涩。
这种将“制作”
完整地可视化的尝试,是少见的。
K-pop擅长包装偶像,但对音乐本体的公开却常常流于表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