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搜旺小说】地址:https://www.souwangzhi.com
原来就在当时,作为刘凌英副手的中书郎蔡阙,私下曾经将一封他与刘凌英之间的私人信件呈送给中宗皇帝。
这封手书的内容,写的是刘凌英在削减百姓赋役,以及清查飞洒冒籍等逃避赋税过程中的一些细节举措。
蔡阙当初在这件事上,是刘凌英的副手,因而在具体的执行上,信件来往十分密切。
而这一封信中,刘凌英提到了清查冒籍中,涉及到了当时还是皇太后的高氏亲族,刘大学士担心皇帝过早知道这件事,也许会因为事涉的是其母亲的母族而有所轻纵,因此,在信件当中,郑重的向蔡阙嘱咐——
「勿令上知」。
与此同时,蔡阙还拿出了多份他与刘凌英,就一些具体的事件处置互相商议的过程,多数都是中宗皇帝所不知晓的细务。
「勿令上知」这样的说辞,在这些信件当中,出现了不止三四次。
正是这几封信,这四个字,成功挑动了中宗作为皇帝的敏感神经,成功的离间了这对亲密的君臣关系。
不过,从王景禹这一次拿出的证据来看,当初蔡阙私下奏报给皇帝的信件,虽然的确是刘凌英的真实信件,但是被他做了恶意的裁剪,使得刘大学士的本意也被歪曲。
王景禹拿出的这份完整的手书件,来自当时同样是刘凌英变法助手之一,现在正担任河东水患调查组一员的秦瑞。
当初秦瑞与刘凌英之间的私交不错,文人之间也有习惯,会将自己的私人笔记抄录一份,寄给其他好友相看的习惯。
秦瑞所保存的这一份,就正是当年刘凌英寄送给他的抄录件。
这封手书当中,说明了这个事件的全貌。
原来,之所以刘大学士,会有这样的「勿令上知」语,是因为事件暂时没有确凿的证据,事涉的又是皇太后亲族,必须慎之又慎,不仅不可以使皇上知道,也暂时不可以让任何无关人等知晓,以免在事情得到确证之前,有任何不利于皇室声名的消息泄露出来。
而一旦能够有确凿的证据,就必须第一时间要报给中宗皇帝仲裁。
真相竟然如此?
可就因为有心之人的恶意捏造,使得大景朝如此亲密无间的君臣之间,旦夕之间生了嫌隙。
使得刘大学士这样一个,一心为了大景朝百姓与大景朝廷的贤臣良相,就此从云端跌入了污泥。
王安抚使提交的第二份证据,则正是针对致使刘大学士被弹劾入狱的侵田案。
当初,由于刘大学士在太康州祖籍的亲族指证,时任的太康州知州举告,拿出了数万分丁产簿籍,证明了这些丁产簿正是经过刘大学士之手,进行户籍飞洒之后,侵吞下的太康州平民的三十馀万亩田产。
这是导致刘大学士被判刑的直接导火索。
但是王安抚使提交的证据却显示,这些田产其实根本就不是刘大学士的族产,其真正的主人,其实是伯安侯高闻。
也正是此前那一封蔡阙上报的手书当中,提到的正在调查中的皇太后的亲族——高闻。
所谓刘大学士侵田之事,竟然也是经过了一系列精密档案编造之后的诬陷!
也就是说,从里到外,都是有预谋的针对刘大学士的精心陷害。
这样的情形,叫人不难不将刘大学士的经历,与提出这个案件重申请求的王安抚使的经历联系起来。
王安抚使同样也是在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设计之下,险些陷入与刘大学士当年相同的境地!
这也使得,王景禹作为这个案件的重审发起人,特别具备说服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