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旺小说

第188章 大明北伐能成功徐达是第一功臣(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搜旺小说】地址:https://www.souwangzhi.com

这个作战方案最适合徐达来执行了。

徐达平时话少而思虑精深,用兵之道一如他的性格,平和中见韬略。

就像两个人下棋,你看他的布局很普通,但不知为什么,下着下着,你就劣势了。

北伐在华夏历史上是一件屡见不鲜的事情。

东晋时的大将祖逖携精兵突入中原也就是类似的北伐。

不过,让今人感到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虽然华夏历史上北伐的事例不胜枚举,但其中成功者,却少之又少。

如果抛去近代的话,那么北伐取得决定性成功的,仅有元末明初的徐达北伐之役。

这时便有人产生疑问了,为何徐达北伐能打破这种“北强南弱”

的规律,并进而实现统一山河的丰功伟绩呢?显然,这是需要我们从当时的时代环境中加以认真分析的。

蒙元军队的强大战斗力曾是“北强南弱”

的最好例证。

要想了解明军的成功,需要先对这种所谓的“历史规律”

有一必要的了解。

漫长的华夏军事历史长河中,之所以会有“北方统一南方”

这种规律的存在,与北方的军事实力与政权的组织能力是分不开。

而相比之下,盘踞于南方的政治集团虽有所谓的天险屏障,可在一次次自北向南的南伐之战中,我们会发现,这些天险不过是纸老虎罢了,南陈的覆亡与南宋的瓦解便是最好的例证。

因此,如果防守者不具备相应的军事实力与支撑其军事实力的经济等基础,所谓的天险反而更容易使防守一方陷入盲目自大与攻守不能的尴尬境地,而打破这种规律则更是无从谈起了。

打铁还需自身硬。

在元末明初的时代环境下,这种“北强南弱”

的形势却恰恰呈现出相反的形态。

此时期的长江以北地区,在红巾军大起义与地方军阀势力之间的冲突中,已是喊杀声不分白昼。

而遍地狼烟的背后,土地大量的抛荒以及十室九空的场景,更证明了此时期北方地区的经济基础已遭受了沉重的破坏和打击,而北方的元顺帝政府对此竟无能为力。

因此,此时元顺帝政府自顾尚且不能,又怎能图谋南下呢?相比之下,长江以南的朱元璋集团则是兵精粮足,且无后顾之忧。

这与其刚刚兼并了两湖地区的军阀陈友谅、盘踞苏州的张士诚以及海上的方国珍有着很大的关系。

鄱阳湖水战使朱元璋在同陈友谅的战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朱元璋麾下的军队内部不仅在这些兼并战争中磨练出了严明的纪律与高效的配合作战能力,同时也具备了应对不同战场环境的能力。

如元帝国方面虽以骁勇善战的骑兵部队为恃,可抛去其数量有限等因素外,在实战中采取强攻的蒙元军队,却被明军火器与弓弩构成的密集火力大大杀伤而导致败北。

从表面上看,这与明军的武器先进有着极大的关系,可是在面对蒙元骑兵冲锋时能做到镇定有序、并在不利环境下交替掩护且适时出击,也是需要严明的纪律与大量富有作战经验的基层官兵来加以实现的。

因此,徐达之所以北伐能取得成功,背后所依托的强大军队及其供应体系应居首功。

还有就是稳扎稳打的战略决策指引。

朱元璋在委派徐达北伐的前夕,曾数次召开了联席军事会议讨论北伐战略的施行。

在会议上,明将常遇春等主张单刀直入直取幽云,但朱元璋却予以否决。

在朱元璋看来,蒙元所控制的北方地区虽陷入混乱,可是冒失的单刀直入,却极有可能被潜在的敌人切断归路而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朱元璋决计采取步步推进的策略,先肃清长江沿岸的元帝国军事据点,再攻占河南与山东等地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长姐有灵泉,荒年吃喝不愁弟弟荒天帝也重生了衡华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娇娇怀孕后,傅家太子爷每天按时回家奥术神座综武:七侠镇说书,开局结拜乔峰浴火焚神重生公主大人太嚣张天元仙记猎魔手记我靠赚差价暴富了武侠BOSS之路斗罗之黄金巨猿我家可能有位大佬焚天之怒鉴宝赘婿的绝美调香师灵气复苏的旁门祖师我缔造上古天庭的那些年仙父不灭龙帝枪炮领主我的右手能鉴宝迷雾末世:创造无尽超凡文明我在决斗都市玩卡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