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搜旺小说】地址:https://www.souwangzhi.com
人心中的不满就像干柴,只需一点火星便能燎原。
本府倒要看看,他将闾能得意到几时!”
“主公英明!”
张衡领命而去。
暗流在咸阳城中涌动,而城外的渭水之畔,将闾的另一项怪异工程,却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
经过一个多月的建设和陆续抵达的人员,那片原本荒芜的河滩地,已经彻底变了模样。
数十座大小不一、结构奇特的木制厂房拔地而起,围绕着几条引来的渭水支流,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工坊区。
与传统的官营作坊不同,这里并没有一个大而统的概念,而是被划分成了数个泾渭分明的区域。
木工区内,锛凿斧锯之声不绝于耳;
铁匠区炉火熊熊,锤打声叮当作响;
陶工区则泥坯堆积,转轮飞旋。
甚至还有一片相对独立的区域,里面聚集着一些眼神活络、擅长摆弄机巧的匠人,日夜捣鼓着一些令人费解的木头和金属构件。
将闾派来的亲信,严格执行着他的命令。
来自各地的工匠们,按照各自的技艺被分配到不同的工区,进行专业化的分工协作。
更让这些习惯了单打独斗、凭经验和手感做活的匠人们感到新奇甚至别扭的,是这里推行的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标准化。
以正在试制的改良农具为例。
无论是犁铧的曲度、宽度,锄头的重量、刃口角度,还是镰刀的弧度、握柄长度,都被绘制成了详细的图纸,标注了精确的尺寸。
所有工匠,都必须严格按照图纸和统一的规格来制造。
起初,抱怨声不绝于耳。
“这叫什么事儿?做个犁头还要看图?我闭着眼睛打的都比这好用!”
一个经验丰富的老铁匠,看着图纸上精确到毫厘的标注,吹胡子瞪眼。
“就是!
这卯榫的角度都定死了,一点都不能改,太死板了!
哪有这样做木工的?”
一个木匠也跟着嘟囔。
然而,当第一批按照标准制造出来的零部件开始组装时,他们惊讶地发现,不同人、不同时间制造出来的犁铧、犁壁、犁辕,竟然可以完美地互相替换、组装在一起。
这大大加快了成品的速度,也减少了因尺寸不合而造成的浪费。
“嘿,你别说,这么弄,是快了不少!”
老铁匠看着一排排规格统一、崭新锃亮的犁头,也不得不承认。
“而且啊,要是哪个部件坏了,直接拿个一样的换上就行,不用整个都废了。”
木匠也摸着下巴,若有所思。
效率,在最初的抵触和磨合之后,开始显著提升。
成本,也在无形中降低。
一种全新的生产理念,开始在这些大秦匠人的心中生根发芽。
作坊优先改进的,正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农具。
将闾提供的图纸,并非凭空想象,而是在结合了后世记忆中一些成熟农具的优点和秦代实际情况后,做出的改良设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