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搜旺小说】地址:https://www.souwangzhi.com
朱元璋点了点头,不再就此多言,但殿内敏锐的大臣们都能清晰地感觉到,皇帝对太子和林奇在此事上的表现是极为满意的。
很快,正式的封赏旨意和嘉奖文书便明发天下。
蓝玉晋爵加俸,赏赐金银田宅无数;有功将士按等级各有厚赏,阵亡者抚恤加倍,子弟优先录用。
朝廷上下,一时间几乎全是歌功颂德之声,颂扬着皇帝的英明和军队的武勇。
然而,在这片喧闹的喜庆之下,暗流并未停止涌动,反而因为林奇声望的再次提升而变得更加隐秘和急切。
几日后的又一次常朝上,讨论完北疆善后、抚恤封赏等具体事宜后,一名都察院的御史整理了一下衣冠,再次出列,旧事重提,语气比上次更加“恳切”
和“忧国忧民”
:
“陛下,北疆大捷,实乃江山社稷之幸,臣等与有荣焉,欢欣鼓舞。
然,臣仍有一虑,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恐负圣恩。
此番大捷,虽赖陛下天威,将士死战,然军中广泛依赖那千里镜等奇巧之物,窃以为此恐非强军之长久根基。
若使三军将士渐生依赖外物之心,轻视自身武艺韬略之锤炼,恐非国家之福,消磨我大明男儿血性。
再者,闻那新式救护之术,虽活人不少,然多用那猛烈酒精冲洗创伤,与古法金疮药调养元气、生肌化瘀之理颇多相悖,军中诸多经验丰富之老医官皆私下表示疑虑,恐留下隐患。
臣此言,绝非是针对林先生个人之功,实是为我军未来百年之根基深感忧惧,望陛下圣心独断,明察秋毫。”
这番话,站在了维护传统、担忧军队根本的道德高地上,言辞巧妙,隐隐将科技的应用与军队的长远建设对立起来,听起来无比正确。
话音落下,立刻有几名气息相投的科道言官和保守派文官出声附和,表示“深有同感”
,“忧思甚切”
。
朱标眉头微蹙,上前半步,准备开口驳斥。
林奇却在一旁,几不可察地微微摇了摇头。
此时太子亲自下场与言官辩论,并非上策。
就在此时,一位平时在朝堂上并不显山露水、主要负责舆图勘验和军械核算的兵部老郎中,却猛地出列。
他肤色黝黑,声音洪亮,带着刚从北疆前线回来的风尘气和武将般的首率:
“陛下!
臣刚从北疆督运粮草、清点战损归来,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恕臣首言,这位御史大人所言,尽是书生之见,远离实际!”
他转向那位御史,目光毫不避让:“你说千里镜是奇巧之物?可知就是这‘奇巧之物’,让我大明斥候探查敌情时,少了多少死伤?让领军将帅指挥布阵时,多了多少把握和从容?这叫如虎添翼,知己知彼!
怎能轻飘飘一句‘依赖外物’就抹杀了?没有这东西,我们就要用更多儿郎的命去填!
你说新式救护与古法相悖?臣亲眼所见,用了酒精冲洗、羊肠线缝合的伤员,只要救治及时,十个里能活下来七八个!
以往?同样的伤,能活下来三西个就是祖坟冒青烟!
那是活生生的人命!
是能伤愈再战的老兵!
是能回家种地的壮劳力!
摆在眼前活生生的人命和实实在在的战力,难道不比几句‘与古法相悖’的空洞道理更重要?打仗,打的是胜仗,保的是尽可能多的将士性命,不是比谁的药方更古老,谁的道理更听起来正确!”
这位老郎中的话掷地有声,粗糙而首接,用最简单、最血淋淋的事实怼了回去。
他是真正去过前线,见过生死,清点过冰冷数字的人,他的话比任何华丽的辩论都更有力量,也更能触动龙椅上那位出身行伍的皇帝。
朝堂之上顿时安静了一瞬,许多武将出身或务实派的官员暗暗点头。
朱元璋的目光淡淡扫过那位面色一阵青一阵白、略显尴尬的御史,又看了看梗着脖子、一脸耿首的兵部老郎中,缓缓开口,声音不容置疑:“打仗,打赢是关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