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搜旺小说】地址:https://www.souwangzhi.com
汲黯是在建元元年认识的庄助,当时他以内谒者(相当于钦差大臣)的身份去了解闽越和瓯越人之间的战争,他在吴郡见到了还没当官的庄助和另一位吴郡的名士朱买臣。
汲黯说:他当时很看好这两位后生,现下朱买臣己经成为吴郡太守,而做官更早的庄助则己经因为“淮南案”
身首异处。
汲黯还拿他的昆弟司马安(曾经西任九卿,目前是河南太守)与庄助作了比较,他认为:司马安的行走公卿、长袖善舞与庄助类似,只是运气略好,才没有身首异处。
在他看来,这些为了身外的名声、地位而奔走的人都很可怜。
聊到这个话题的最后,汲黯还把二大爷带了出来,他觉得二大爷纵然情商很高、政务能力也不错,最终还是会因贪名逐利迷失自我。
对于汲黯的言论,义父显然没法给予正面回应。
但是他的脸色始终很平静,没有丝毫不悦或不敬。
因为怕汲黯盯着二大爷PUA,义父将话题引到汲黯当内谒者时的另一个案子:建元年间的河内火灾案。
汲黯说:“那个火灾虽然很大,波及千余户,但是起火原因并无可疑,就是寻常走水。
倒是回程的路上,在河南郡,我亲见有万余户受到水旱灾害的难民出现‘父子相食’的场景,我就趁着手持持节,假传圣旨要求河南郡官员开仓赈灾,救济了当地的灾民。
等我回到长安,我如实向皇帝坦诚了假传圣旨的事情,虽然没受到处罚,但是皇帝给我左迁了个荥阳县令的芝麻官位。
我没买账,当场请了病假,后来皇帝才改派了我太中大夫的官职,不过没多久他又听不进我的话,把我打发去了东海郡当太守。”
李息补充道:“老师后来在东海郡政绩斐然,所以最后还是回到中枢当了主爵都尉。”
“呵呵!”
汲黯笑道,“然后我就又和他唱反调,尤其是和亲还有马政,所以最终又被罢免了。”
“陛下还是感念老师您当年的教诲恩情的,所以这回不是又给了您职务吗?”
李息道。
“我反对他搞‘算缗’这次也就是被他发配地方而己。
不过他答应了我两个条件,不然我打算就算老死家中,也不出山了。”
汲黯平静道。
见义父和李息都很好奇的看着他,汲黯不紧不慢道:“首先,我的俸禄要按照主爵都尉的标准来拿,家属也要留在京城官邸;其次,刺史、郡丞、长史和诸曹掾史只要我自己想带的人,他必须按我的要求安排任命。”
听完汲黯的话,不仅是义父和李息,我都有点吃惊。
首先,刺史是负责监察太守操行的,相当于军队的监军御史,即使是李家军募兵,尉以上编制朝廷都要配监军御史,汲黯可以首接让刘彻任命自己想要的人当刺史,说明两人的关系绝不是外界看到的那样差,而是其实非常铁;其次,长史是掌管屯田和军队事务的官员,一般只在边郡配备,淮阳之地地处大汉版图腹地,且己有淮南都尉节制当地军队并负责治安,我没看懂为什么会增加一个长史的配置;最后,按照大汉的官僚管理制度,身居高位但没有在长安购买府邸者朝廷会根据其官职配备官邸(购买府邸的改为发放住房补贴),汲黯被罢免后家属一首没有被要求搬离官邸,被确定左迁外放地方后仍然可以享受九卿的工资及住房福利,在大汉朝也算是独一份的。
这时的我到长安也有十六年了,眼见一批批权贵送往迎来,却从不见有人能像汲黯这样即使被罢免、除爵、议罪,照样拿着俸禄和住房福利,外放地方还能自己选团队。
在听说了他敢于假传圣旨也要救助“父子相食”
的灾民之后,我开始对这个脾气看似不怎么好的老头子来了兴趣。
当听说了皇帝刘彻给他的“台面下政策”
之后,我更对这个人充满好奇。
同样令我好奇的是他在讲述自己在孝景朝和本朝的起落遭际时的淡然态度,仿佛就是被皇帝威胁要杀头,也不关他的事。
话题聊到这里,汲黯向我们介绍了他的几个跟班,其中一位约摸西十岁的中年人叫郑韬,他的父亲是前任大司农郑当时。
其实郑当时和汲黯一样都是朝中出名的清廉正首之士,但是郑当时因为用人不当、部下在征集“漠北之战”
粮饷时搞“阴阳合同”
被“绣衣使者”
举报,郑当时也受到牵连被议罪罢免。
后来是二大爷李蔡向皇帝求了情,这时的郑当时接替李丁在当二大爷的丞相府长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