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搜旺小说】地址:https://www.souwangzhi.com
虽然文治上没找到比肩萧何的贾生,后来刘彻却在武攻上找到了不啻韩信的卫青与霍去病。
“马邑之谋”
落空后,为更好的抵御匈奴、防止匈奴报复,大汉北境边防军在刘彻主导、卫青执行下形成三个体系,这三个体系凭借秦长城的加持分段防御匈奴侵袭,责任分工明确。
而卫青也在这段时间慢慢成长为汉军普遍开始认可的高级将领。
北境边防军的第一个体系是大爷李广亲自统领的东路军,又称“幽燕军”
,防区从辽东到上谷,主要布防在辽东襄平、辽西阳乐、右北平平刚、上谷沮阳和上谷渔阳五个重镇,到这支部队共计大约五万人分别驻守在上述五处重镇,还有五万隶属诸侯王的预备役负责后勤供给。
“幽燕军”
战斗力最强的莫过于大爷亲统的一万精骑和一万步兵,精骑驻守右北平、步兵驻守沮阳,这两万人隶属李家募兵,完全是从李信在前秦时期就执掌的军队李家军老班底,整个军官体系一大半都是前秦时期就跟着李信的老部下的后代,基层军官和士兵也大都是饱受匈奴折磨的边民和像我的童年小伙伴那样的人。
大爷平时带兵亲如子弟,虽然在训练方面抓得不是那么严谨(毕竟中层的官二代、官三代太多了),但是胜在上下齐心,基层士兵不畏死。
北境边防军的第二个体系是卫青亲自抓的西路军,又称“柳营军”
,是一首控制在大汉中央政府手中的嫡系边军,这支军队的核心班底由曾经汉军战力天花板细柳营周亚夫旧部扩建,不过在景帝朝后期和建元年间就己经整肃完毕了,现在的将领都是刘彻和卫青任用的,卫子夫和卫青的弟弟卫广、卫步也在这个体系效力。
西路军的驻防区域主要是上郡以西的秦长城覆盖区域,防线从上郡到临洮,所部共十余万人,从西向东依次重点驻防临洮、陇西、朝那、彭阳、北地(马岭)、高奴和上郡(施肤)。
拱卫长安的细柳、棘门、霸上三地驻军也属于这个体系。
这支边军训练刻苦、军纪严明,将领比如苏建、张次公、赵食其等有锐气渴望军功,哪怕平阳公主的儿子曹襄这个勋贵之后在军中也很上进。
“柳营军”
的士兵单兵战斗力在当时不及“幽燕军”
,因为兵源是朝廷征兵而来的役兵,来自各地,不像李家募兵都是来自边患地区,天生痛恨匈奴人。
北境边防军的第三个体系是代郡地区的中路军,又称“赵边军”
,这一路的最高指挥体系其实还是部分由李家掌控,二大爷李蔡、二少爷李椒、堂少爷李宇都在这个体系里掌管李家募兵,公孙贺、公孙敖兄弟及李息等将领则主要掌管朝廷役兵。
因为河南之地在秦末被匈奴夺走,传统防御格局下北地、上郡是防止匈奴首接进关中的要冲,因而被重点防守,而重要程度相对低的赵地则防守相对薄弱。
这样时间一长,就使这一地区成为匈奴劫掠最多的区域。
因此,这个区域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代郡、雁门、定襄、云中是这个区域最主要的防守要塞,马邑是这个区域最重要的前线补给点。
“马邑之谋”
失败后,二少爷李椒率李家一万骑兵驻扎马邑附近,而二大爷李蔡与堂少爷李宇则率领一万李家步兵驻守代郡,与驻守武州塞的公孙敖率领的两万步兵相互呼应。
公孙贺则率领两万步、一万骑兵防守代郡、雁门和定襄,李息率一万骑兵在雁门至上郡之间的区域沿黄河东岸巡守。
“赵边军”
后方也有大约五万属于诸侯王的预备役部队负责补给,这个区域是匈奴扣边最多的区域,所以后勤补给格外繁忙,因此,二大爷在卫青的举荐下还负责总协调诸侯国对“赵边军”
和“幽燕军”
的补给工作。
“卫青这小子练兵不错,人品也没得说。”
这是大爷元光五年在长安府邸内举行的元旦家宴上亲口所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