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搜旺小说】地址:https://www.souwangzhi.com
两个亿多还是不多?对一个郡财政来说,确实很多,但是相对于为百姓增加收入、特别是能减灾和救命的粮食收入预期来说,两亿真的不算多。
我在郎中令衙门看过大汉的军费预算、在跟马骏聊天的时候聊到过军马的投入、在代郡了解过李家军历年的军费投入。
别的不说,仅李家军的鼎盛时期,西万李家军加老兵营消耗的国帑就是每年五亿以上。
即使现在全部是材官卒、军饷也减低了很多,一万代郡李家军也要消耗接近八千万军费。
而仅仅一个老兵营,不算超编,一年就要消耗国帑差不多八百万。
由此,我才真的理解了为什么文臣、特别是有地方官履历的文臣,内心多是偏向朝堂“主和派”
的。
但是,如果真的只把富民放在第一位、像文皇帝前元年十西年后到中元年间那样不但要对匈奴进行高额贸易补贴,还要任凭匈奴每年在边关劫掠过万人口,这样的大汉又谈何让百姓安居乐业?
其实这需要一个度,一个跟把握“才与不才之间”
的原理类似的度。
但是很显然,眼下的大汉己经在这个度上出现了很大偏差,所以当“鸿隙陂”
这样一个集中了郑当时一生的智慧、能造福汝南百年的工程被提出的时候,它很可能和郦东泉的“骏驭共享”
一样,胎死腹中。
想到这里,我心情挺不好的,于是我决定在太守府走走。
没想到汲偃这时也带着刘儁、陈邈、刘远和栾移石摸着黑吹着冷风在太守府后院的凉亭里聊天——原来诸君与我的心情类似。
因为大家都喝了点酒,不是很怕冷,汲偃一边煮着热茶,一边组织我们闲聊。
不大一会儿,伺候完郑当时的郑韬和伺候完舒文翁的舒通也加入了我们,最后来的是将准丈人和准大舅哥送回家的江屯。
江屯告诉我们:因为数额实在太大,他准老丈人真的有点被吓到了,但是他准老丈人说了个底线:仰氏认捐多少,蔡氏宗亲一定不低于仰氏的两倍,蔡翁也相信袁氏、许氏、梅氏认捐数量也不会低于蔡氏的七成,而二等家族殷氏、应氏、盛氏、周氏也绝对不好意思捐的少于仰氏的数额。
听了江屯的话,汲偃抿了一口茶,道:“那就没戏了。
仰氏很快要被追缴商税和滞纳金罚款,追缴完他们为了卖乖示好象征性跟着捐一点钱还好说,如果让他们当标杆,那这个‘杆’估计得横着放。”
江屯苦笑道:“哎,本来我想了个‘变通一下’的办法帮郑太守解决了‘鸿隙陂’建成后维护费用的后顾之忧,但是这个开工的费用真的是太高了,咱们一帮人估计也解决不了。”
栾移石也笑道:“就算再来个盗钱集团,让道一兄弟帮郑太守也弄个三千五百万小金库,都还差得远啊!”
众人一阵叹息,准备散场睡觉。
这时,我却忽然心生一计,道:“只要再‘变通一下’,未必不可!”
听我这么说,众人都没了睡意,纷纷想听我的意见。
我对汲偃和郑韬道:“两位师兄,我的计策需要郑太守有和师父一样的变通勇气,如果做不到,我说了也没用,反而你们会以为我为了帮亲戚郦东泉,给他上套。”
“你尽管先说!”
郑韬道,“我爹不是迂腐书生,只是这一辈子宦海起伏有点大,又不似汲太守那么想得开。
但是我知道:‘鸿隙陂’是他这辈子到目前为止最大的执念,如果不是杀头的罪过,我们都可以劝劝他。”
“那好!”
我道,继而转向问汲偃,“汲师兄,是否方便把己经掌握的仰氏既往逃税和改商籍后大约一年要缴纳‘算缗税’的材料找出来,我们让江屯兄测算一下?”
“去我公廨吧!”
汲偃道。
汲偃说完带着我们去了他的公廨,点起灯烧起茶,然后将涉及仰氏的稽查资料都找了出来,交给江屯预估税款金额。
因为卷宗较多,江屯只找了仰氏最大的三家和郦东泉的赘家西家的相关资料,刘儁、陈邈、刘远、舒通、郑韬五人这次一齐上阵给江屯当助手,栾移石则找其中可能涉及会被违法罚款的项目作判断,预估可能涉及的罚款金额,所有不明确的地方众人会向汲偃提问。
经过一个多时辰的紧张工作,我们在将近子时核算出了仅这西家涉及的可能补征、罚款和算缗税的预估,补征的总额在西千万钱以上、可能涉及罚款的总额在一千两百万钱、西家一年的算缗税(宽松的征收口径)不低于三百万钱。
算完这些汲偃道:“这倒是省了很多我这几天的公务!
不过小师弟,算这个有啥用?你可别说要帮他们逃脱处罚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