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搜旺小说】地址:https://www.souwangzhi.com
我虽然在军营长大,但是对军事制度和作战理论都是碎片性了解的一知半解,甚至还有义父故意误导我的:李家军是大汉最强的军队。
马骏是非常欣赏大爷的,所以也不会说李家军的坏话,他只是很客观的说各兵种之间的生克关系、不同兵源、兵种在战场上的战力模型对比这些。
他跟我的这些闲聊以及我亲自上战场的经历对我日后看了兵法能迅速理解奠定了基础。
我记得他思路很清晰的跟我表达了大汉现有役兵制度的构架和优缺点,他认为:“良家子”
做职业军人并领导役兵的制度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良家子”
在入伍前就有良好的训练基础,入伍后能快速适应军队的素养要求和纪律要求,但是多数“良家子”
因为自幼家庭条件较好,很难与役兵有“同理心”
,所以官兵矛盾时常发生。
且大汉的役兵制度是两年一届(第一年训练,第二年戍边或作战,期满退役,期间只有免费吃喝和路费报销),这样虽然很好的解决了廉价的兵源,但人员流动性太大,且义务兵没有军饷,所以作战很难有动力,避敌畏死是常态。
他很首白的说:役兵制度根本适应不了元朔年间开始的这种秋冬季几乎月月都有反入侵的小战役、每一至二年就会发动一次主动进攻大战役的格局。
他认为,能适应这种战争密度的只有全职业军人组成的军队,而且职业军人的官兵不能只有“良家子”
,要有“良家子”
、有勋贵二代、有像李家军这样的募兵还得有尽可能多的投降的匈奴人——因为汉军的匈奴人既是职业军人,又最了解匈奴人,被打死了我们还不心疼,性价比最高。
我问他那这些军队到底要以谁为主的?他说了一句让我后来很受启发的话:“除去控制军队忠诚度的因素,谁效果好谁为主。”
后来我想起马骏这个阶段对我说的话,我觉得他一定和卫青在这些年有很多的交流,因为这就是卫青的治军思路,但是这个思路不是无懈可击,卫青即将在这个上面栽一个跟头。
谈到李家募兵,马骏一针见血的指出:李家募兵的优势有三个:第一,从前秦就总结的成体系的和匈奴人对抗的完整策略(也就是后来我看到的“篆体密文”
里面李信老祖说的“外战内行”
);第二,兵源自带憎恨匈奴人的基因,训练和作战时愤怒值BUFF叠满;第三,氛围好,抚恤好,将士后顾之忧少。
说到李家军的劣势,马骏开始不肯说,我一再追问他才在我保证不告诉大爷和李敢的情况下浅浅点了三条:第一,军队管理层固化,晋升途径少且军功不“硬正”
(我当时听个半懂,后来才反应过来他的潜台词是:连大爷都没封侯,普通李家军官兵还指望啥?);第二,对朝廷来说太贵,相较也是全职业军人的匈奴降卒差太多;第三,执行力与中枢思路上容易出现偏差(这个我当时也没听太明白,其实马骏是想说:朝廷经常指挥不了,比如大爷赋闲时韩国安就指挥不动、“关市下之战”
时公孙敖也指挥不好)。
其实马骏的说法很中肯,后来的事实证明:在大汉总体战力提升的前提下,李家军是不折不扣的负资产,刘彻除了用李家军做炮灰和想办法缩编,没有别的好办法处置。
在向马骏养马技术的学习中,元朔五年迅速过去了。
马骏在年底告别了我和大爷以及李敢,圆满完成任务之后回家过年去了。
与此同时,大爷也接到了最新的机密军情指示:我们的部队将在明年开春参与再战匈奴的战斗。
马骏的专业知识对李家军骑兵的帮助很大,这个冬天战马被养得膘肥体壮,完全不像往年要饿瘦一圈,小黄和大爷的坐骑大白更是毛色鲜亮、体力充沛。
看见马匹如此雄壮,大爷心情大好,在他看来:明年的一战可能将是他此生封侯的最有希望的一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