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搜旺小说】地址:https://www.souwangzhi.com
勛贵、军队武官、镇守太监、地方官员士绅,监守自盗,把粮仓当自家的使唤。
但在宣德帝朱瞻基在位时,他们做的还相对隱蔽些。
正统元年到正统十年,尤其是土木堡之后,他们就完全放飞自我了。
这种粮政败坏的局面,和于谦有关係吗?
有,而且很有关係!
因为在宣德五年,于谦去河南、山西当巡抚的头一年,他就上疏请求朱瞻基,將开放粮仓的权力,下发到当地官府手里。
朱瞻基不蠢,没允许。
但是,朱瞻基死太早了。
朱祁镇八岁当了皇帝,是为正统朝。
正统六年时,年仅十四岁的他正式接管朝堂政务。
而在这之前的正统五年,于谦再次上疏请求皇帝,將开放粮仓的权力,下发到地方政府。
很令人“惊喜”
的是,当时的內阁三杨,在收到这份奏疏的第一天,就直接同意了。
在正规单位工作过的人,都能察觉到这个速度的不正常吧?
三杨再看重于谦,面对这种影响力巨大的国策,也该好好討论討论才是。
哪儿有一天就批准统一的?
趁著朱祁镇还未正式掌权时,將粮仓的权柄,从皇帝手中夺走了。
自此之后,福建当地的官员、武勛,第二个上奏,然后是第三个,第四个......
粮政彻底败坏,大明朝开始缺粮了。
当然,这个天大的责任于谦一个人背不起,因为这是官绅、武勛和地方士绅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是官僚主义的必然选择——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但是,于谦仍旧难辞其咎。
因为他是开第一枪、第二枪、乃至於第三第四枪的那个人!
于谦死后被抄家,家无余財,两袖清风。
那自然是对的。
因为他家根本不缺钱用。
至於被抄家时,为何没钱?
那就要问于谦自己,或者是那些可能转移资產的同僚亲族了。
于谦早些年受內阁三杨看重,去往江西平叛。
手里是带著兵的!
在河南、山西巡抚长达十九年,身上还兼著数职。
他怎么可能家无余財?
真当他是后世都罕见的清廉之官,不拿一毫民脂民膏?
大明朝的官员俸禄低,那也是相对的。
什么笔墨纸砚、丫鬟、车、车夫等,都是官府財政掏钱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