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搜旺小说】地址:https://www.souwangzhi.com
正欲责骂赶驼人,却见远处沙丘上插着一根木棍,挂着破布,底下压着一块石板,上面刻着几行字:
>“此处无水,前行十里有泉。
>前人所留水囊已被取用,恕未归还。
>后继者,请补一袋。”
众人面面相觑,随即默然解下自己的水囊,留下一袋清水,又添了几块干饼。
其中一人掏出炭笔,在石板背面写下:
>“今岁四月,陇右商队至此,知恩当续。”
他们不知道,这块石板,最早是由李守亲手所立。
几十年来,历经风沙掩埋、战火焚烧,一次次被人挖出、重刻、补写,已成为丝绸之路上最古老的“活碑”
。
而在长安修史局,那位曾力主设立“守诺者”
名录的主笔史官,近日收到一封密函。
拆开一看,竟是当年被焚毁的《野闻录?补遗》残卷复印件,附带一份手稿,标题为《阿音传》。
原来,多年之前,李守曾在敦煌某破庙中,遇见一位年迈绣娘。
她说自己年轻时曾在归语村外见过一个女子,每日坐在河边缝衣,口中哼着一首无人听懂的小调。
她曾受其恩惠,得一件御寒棉袍,袍角绣着一朵蓝莲。
后来听说那女子叫阿音,便一直记着。
这位绣娘花了三十年,凭记忆复原了阿音所有的针法与纹样,并收集民间口述,写下这份《阿音传》。
她在文末写道:
>“世人皆知陈七守路,却不知有一女子,用十年光阴为他缝制冬衣二十三件,夏衫十七套,鞋袜无数。
她不曾踏上那条路,却把一生线头,全都系在了他的脚步上。
>
>她不是英雄,也不是烈女。
她只是一个相信‘他会回来’的女人。
>
>可正是这份相信,让那些冰冷的夜晚有了温度。”
史官读罢,泪流满面。
他当即奏请皇帝,请求在“守诺者”
名录中增补一项女性专录,并提议将每年春分定为“守诺纪念日”
,全国鸣钟报晓,诵读院训。
朝中仍有反对之声,称此举“过于民间,不合礼制”
。
他冷笑反驳:“若连一个愿意等丈夫回家的女人也不配被铭记,那我们供奉的礼制,不过是粉饰太平的空壳罢了!”
最终,圣旨准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