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搜旺小说】地址:https://www.souwangzhi.com
荀缉少年猛地睁大眼睛,然后飞快低下头,而公达贤侄,淡定的将几上一只碗,示意的向他推了一推,碗中褐色的液体,无辜的轻轻摇晃。
荀柔跪坐下来,一口将药闷掉,往嘴里丢一枚梅脯,不计前嫌为荀攸斟了一盏淡酒,“公达,今年春作如何?”
粮食,永远是粮食,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主旋律。
荀缉自觉从一旁竹架上取下纸墨笔砚,汲水、叠起袖口,在铜砚中磨开墨丸。
“按小叔父先前屯田之策,在渭水南北开田万顷种粟。”
荀攸颔首谢过,双手捧起盏,“只是雨水略有不足,依经年老农所言,亩得可在二至四石间,以半数为租,可得粮七十五万石。”
荀柔长长吐出一口气。
这数目听着不少,但长安如今可有近百万人呐。
“长安土地虽然肥饶,但荒驰已久,开荒不止人力,更需耕牛与农具,二者俱不足,故耕作缓慢,只得万顷,如今百姓继续垦荒,种以芜菁与冬葵,则今冬无碍,明岁再添万顷,则长安无忧。”
荀柔摇摇头,“民屯反正是一时之策,要军营粮足,还需军屯才行。”
他当初出这个主意,有点破罐子破摔,但此一时彼一时,如今他心态转变,田税五五分成,简直就是半夜鸡叫周扒皮的水准。
这和他建议兄长青州盐场取一半不同,盐利丰厚,一半盐钱,日子可以过得相当滋润,但一半的田税,那几乎就是让农夫饿半死吊命而已。
纵使这些失去土地被董卓驱赶至长安的百姓,为了生存,不得已勉强忍受剥削,他自己这关都过不去。
“小叔父之意,明年要让兵卒来开荒?”
荀攸长眉微皱。
“正是。”
“愿闻其详。”
荀攸探身倾听。
历史上,屯田制自古有之,至曹操发扬光大,其主要作用有二,一是集聚粮食,免军粮筹措,二是减少除长途运输,减少耗费,也节省人力。
但荀柔最看重的并非这两点。
他一直在考虑的,是那群被俘虏的,道德损坏,曾劫掠如匪的兵卒。
一个人的行为,总是有一点原因。
中原匪寇横行的开端,是桓灵二帝时的暴政,在这群盗寇呼啸山林,以劫掠为生之前,他们大多是寻常的、朴实的农夫与工匠。
只有极少、极少数是在承平之日,仍然不想认真生活的真罪犯。
这群兵卒也是一样。
他从贾诩身上得到一些灵感,在与兵卒聊天时再次验证。
杀人麻木的背后,是对生命的漠视,对中原的异视,对自己作为人的麻木茫然。
作为凉州人,家乡不能回,家人不知处,他们没有牵挂,没有信念,没有认同,没有来处,也没有归途,所以无底线,无节制。
不过,他相信,植根于华夏民族中,关于土地的热爱,可以教给他们一切,可以带来一切。
耕种,收获,积蓄、娶妻、生子,为自己的土地而战,会让兵卒更拼尽力量,退役之后有家业继承,让他们可以对未来抱有期待。
农忙之期,主要在春秋两季,其余时间并不繁重,将军屯地与平民乡里穿插,可以相互帮助,不必担心作战而违农事,亲近军民关系。
当然,如此军屯之策,必然要与军队改制相结合,诸如提高兵卒俸禄,落实死亡抚恤,以及将退伍制度化等等,当然也绝不至于像历史中那样高昂分成。
“……秦时,耕战之策,使民舍生忘死以争功,今我欲以耕战之策,使卒奋力战场时,亦不忘生途。”
士兵不畏死的军队,是可怕的,而若是这些不畏死战的士兵,心中还期待着和平呢?
第176章长安纷扰
“……典田之事、长安民务,这几日寻人管理,我出征河东之后,长安内外消息均倚公达,此为最要……”
数声长调鸡啼,让人神经一紧。
荀柔抬头望向户牖,窗棂纸上已泛起一点微白,这才发现一夜过去。
案上铺满墨色淋漓的纸卷,灯下积了的焦糖色的油渍,炉中香已燃烬,少年一手撑着头,另一手还拿着笔,困得迷迷糊糊。
荀柔随手拿起一卷,竟是当初他在颍川时教的笔记风格,分条记录,条理清晰,内容简练,不由大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