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搜旺小说】地址:https://www.souwangzhi.com
145楼:就拿评价看似很好的仁宗来说,知道仁宗朝多少天灾吗?那是一轮又一轮一轮又一轮。
仁宗朝无力四方开战不光是宋朝自己的原因,还有那一轮又一轮的天灾的功劳。
146楼:只有天灾吗?人祸不值得说说嘛?鼎鼎有名的给黄河改道,改道失败导致泽国千里民怨沸腾,英宗神宗两朝治理了几十年才解决掉那一次大决口的後患,一次人祸的威力堪比几十次的天灾。
147楼:想法是好的,人定胜天,让黄河改道去祸害辽国好让大宋能缓口气儿,就是没想到以当时的人力根本拿黄河没办法。
别说当时,就算现在想人为让黄河改道也是痴人说梦。
148楼:文彦博啊!
文相公啊!
我本来对欧阳修没啥好感,因为他拦着不让文彦博折腾黄河好感度+50,可惜那麽多人拦也没拦住。
149楼:毕竟大宋前期对辽国可以说是畏之如虎,文彦博的目的不是治理黄河,而是将黄河打造成抵御辽国南侵的天险,大不了失败了重来,百姓有没有活路和他没关系。
150楼:也不能这麽说,文彦博心里还是有百姓的,就是办这事儿的时候没带脑子而已。
151楼:归根结底还是皇帝的问题,要不是仁宗被辽国吓破胆死活不愿意硬气起来,就算文彦博提议将黄河打造成人工天险也没用。
黄河泛滥成灾又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要是能改道前人早就改了,还能等到他们动手?这锅皇帝至少得背一半。
151楼:有没有可能,燕云地区以前都归中原王朝管,只有宋朝前叶落入北方外族手中,哪儿决口淹的都是自家百姓,前人就算治理黄河也不会干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事情。
152楼:宋朝前叶积贫积弱是有原因的,皇帝软弱硬气不起来,朝堂被士大夫把持,所谓的肱股之臣国之栋梁都内斗内行外战外行,的亏後面出了个不服输的英宗和硬气的神宗,要不然怕是得被辽国和西夏联合起来玩死。
153楼:黄河两岸都是産粮区,风调雨顺的时候粮食産粮高,两岸居住的百姓也多。
东汉治理黄河後八百年没改道,让仁宗朝折腾一次就又开始时不时发大水闹的人不得安生。
幸亏英宗神宗朝治水的人才多,还出了个天文地理无所不通的全才沈括,不然黄河还不知道要折腾多久。
154楼:术业有专攻,幸好沈括在咱苏相的建议下专心治水去了,真让他搞政治不光是大宋的损失,更是整个华夏民族的损失。
155楼:不愧是泼冷水能力和大苏有一拼的人。
156楼:奇了怪了,小小苏混迹朝堂如鱼得水,怎麽俩哥哥站队一个比一个偏?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也不能这麽用吧?
157楼:不用给他们找补,不光苏家那几个,宋朝有才但是玩不来政治的名人多的很,细数的话双手双脚都数不过来。
158楼:可不咋滴,看大苏那站队水平,李白见了他都得甘拜下风。
大佬们在朝堂上分成几派斗智斗勇,就他不管谁当政一律重拳出击,人生就是这麽起起落落起起落落起起落落,安稳不了两年就换个地儿,大半辈子过的那麽精彩是他应得的。
159楼:真宗仁宗朝的武将也是真的惨,朝廷重文轻武走极端,明明有能打的武将却被文臣压着没法出头,愣是落魄到连西北的党项人都敢建国称帝,他们要是不那麽防备武将兴许还不至于那麽艰难。
160楼: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世上哪儿有那麽好的事情。
161楼:没办法,唐末五代军阀割据太惨烈了,大宋本身得国也不怎麽正当,还是以武得国,可不就生怕重蹈覆辙。
162楼:文人士大夫在宋初被擡的太高,潜移默化之下整个社会都瞧不起武将,那时候和武将交朋友才是文人中的奇葩,没错,说的就是独立特行的小小苏。
163楼:狄青前半辈子也是够惨的,仁宗在位时欧阳修成天上书弹劾他说他在军中威望太高可能会对朝廷造成威胁,一个人上书不够还拉着文彦博和其他文臣一起告状。
看他说的什麽鬼话,“武臣掌机密而为军士所喜,自于事体不便,不计青之用心如何也。
伏望圣慈深思远虑,戒前世祸乱之迹制于未萌,密访大臣早决宸断,罢青机务与一外藩,以此观青去就之际心迹如何,徐察流言可以临事制变。”
不是,人家军功在那儿摆着在军中威望高有问题吗?凭什麽随便找个理由就罢人家的官,大宋军队都拉成那样了好不容易出来个帅才非得摁下去是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