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搜旺小说】地址:https://www.souwangzhi.com
么电脑再也不能识别他了。
由此可以看出,计算机在模式识别方面虽然很精确但
又很僵化,似乎比人“低能”
。
难怪计算机之父冯诺逸曼在谈到模式识别的时候高
度评价了人的神经系统的能力。
虽然电脑处理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是人脑无法比拟的,但是人脑却能在准确
性不高的情况下处理相当复杂的问题,由此使人们联想到,如果电脑使用模糊识
别法则可大大提高它的模式识别能力。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研究新一代电子计算
机。
这种计算机将采用模糊数学方法,有效地模拟人类神经系统的思维能力。
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卢嘉锡先生是著名的结构化学家,是中国科学院院土、院长,第三世界科学院
院士、副院长。
他在长期的学术研究中,根据导师的启示和自己的体会,首次提出
了毛估性思维方法。
美国化学家鲍林是两度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他对卢嘉锡
先生的研究有很大的影响。
卢嘉锡回忆说:“我注意到并且十分钦佩这位导师所具
有的那种独特的化学直观能力,只要给出某种物质的化学式,鲍林往往就能大体
上想象出这种物质的分子构型,这无形中催化了我那种朴素的毛估性思维。”
所谓
“毛估性思维”
也就是一种大概、粗略的思维方法,不追求事物的精确性。
实际上,
毛估性思维和灰色思维、模糊性思维是同义语,它们研究和应用的范畴是相同的。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卢嘉锡等人开始研究化学模拟生物固氮,这是当时世
界前沿的研究课题。
开始,他们运用毛估性思维方法,认为理想的固氮酶活性中心
结构模型应是不少于四核的“簇合型”
化合物。
由于运用了毛估性思维方法,他们
于1973年就提出了“网兜状”
四核簇的“福州模型I”
,在此基础上,后来又发展提
出了“福州模型Ⅱ”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