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搜旺小说】地址:https://www.souwangzhi.com
不过明朝建立了庞大的驿递系统,但是仅用来传递官府公文、急件,多少感觉有些浪费。
明朝时期,驿递系统达到了古代的巅峰。
明初建立了详细的驿递法令,规定了驿卒的管理和物资的调度,驿站、递运所、急递铺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驿递网络,确保了国家政令的高效传递。
快马加鞭传文书,驿站来往皆官客,就是大明驿递的主要工作职能。
“你说,有没有可能让驿递如前朝那样,也接受民间书信、少量货物的运输传递差事儿?”
魏广德忽然问道。
驿递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那时的驿递还只是一个雏形,叫“馹传”
,尽管这个时期的交通方式和通讯工具还相当原始,但类似驿传的方式已经开始显现。
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驿递系统迎来了一个质的飞跃,秦始皇不仅建立了一个以咸阳为中心、覆盖全国的驿道网络,还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邮政法律,名为《秦邮律》。
这部法律详细规定了驿传的具体流程,比如文书传递的时限、交接方式等。
可以说,秦朝的驿传系统是古代邮政制度的奠基石。
当时的驿卒要求极为严格,他们必须年轻、强壮,且诚实守信,每份文书都需要密封好并加盖印章,防止泄密或私拆,驿卒们肩负着极大的责任,若传递文书有任何差错,都有可能受到严厉惩罚。
到了汉朝,驿递系统进一步得到完善,汉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密集的驿站网络,五里一邮,十里一亭,三十里一驿,驿站的数量和密度极大提高。
这些驿站不仅仅用来传递文书,还承担了官员和货物的运输功能,汉朝还引入了“驿券”
制度,官员出差时必须持有驿券,类似于今天的通行证。
汉朝的驿卒们也有了统一的着装,他们戴着绛红色的头巾,穿着套袖,远远一看就能认出他们的身份,而这种统一的制服设计和后世快递员着装有异曲同工之妙,方便识别,也让驿卒们在执行任务时更具威严。
到了唐朝,驿递系统不仅服务于国家政令的传达,也开始向民间开放,商人和普通百姓也开始依赖驿站进行货物运输和通信。
到了宋代,驿递系统变得更加精细化,中后期也允许民间文书附递,普通百姓可以通过驿站传递信件,解决了民间通信的需求。
这一制度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民间的交流,也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展。
不过到了现在的大明朝,驿递似乎回到最初的目的,那就是保证朝廷政令畅通。
官员们有书信倒也可以通过驿递传递,只是并不对平民开放。
“东南沿海省份其实早就有民信局,只是一般只在省内传递书信、货物。”
没想到,劳堪马上就对魏广德话给出了回应。
“民信局?那是什么?”
魏广德好奇问道,听到这个词,魏广德就有种回到民国时期。
“永乐年间由宁波帮商人创办,民信局是由私人经营赚跑腿钱的商会,业务包括寄递信件、物品、经办汇兑.”
劳堪在福建干了多年,对当地民信局还算熟悉,很快就把情况给魏广德说了个清楚。
魏广德越听越觉得就像后世的邮电局,送信和货物,还办理电汇。
当然,服务过程中也收钱。
之所以覆盖范围狭窄,主要就是不管是书信还是货物,都是依靠原来的商路运作,也就是在本身经营之外,顺便帮平民带点货物、书信和银钱。
“若是朝廷把驿递也如民信局那般运营,任之以为如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