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搜旺小说】地址:https://www.souwangzhi.com
流民向山区聚集,归因于山区地旷人稀、统治力量薄弱,即所谓地土可耕、柴草甚便,既不纳粮、又不当差。
以荆襄山区为例,至成化七年,已屯聚流民余人,成为全国最大的流民聚居区。
南赣山区、闽浙山区也倍受流民青睐。
流民向山区的迁徙,加强了山区与外界的联系。
山区交通闭塞、开发较晚、人丁稀疏、经济落后。
流民徙入后山区人口密度明显上升,人口分布由河谷盆地向山地、由海拔较低地区向较高地区延伸,为山区经济开发提供了较为丰富的人力资源。
流民多来自生产力水平、社会经济关系、教育文化水平等比较先进的地区,如荆襄流民主要来自南北直隶、山东、山西、陕西、河南、江西、四川、湖广等地,南赣流民则多是江西平原、福建、粤北的破产百姓,他们带去的不仅仅是劳动力,先进的耕作工具技术经验、文化生活模式等也伴随山门大开也一并涌入,推动了山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
另外,封建政府为了加强对流民的管理控制,在其聚居区增设行政区划,修筑道路。
如明政府曾在荆襄地区增设郧阳一府并竹溪等七县。
以郧阳为中心,开辟三条驿道,分抵西安、南阳、汉中,这在客观上也密切了山区与外界的联系。
,!
流民的汇聚加速了山区的综合开发。
流民入山后或结聚屯耕,或单独营生,或依附土着充当承佃户。
他们辛勤劳作,开荒辟地,使山区垦植面积倍增,仅勋西一地迄成化十三年就已新辟耕地多顷。
耕地面积的增加促使粮食作物的发展,明中叶勋西地区其谷产较胜洵阳、山阳诸邑。
抵明末,这里已是山坞之中,居庐相望,沿流稻畦,高下鳞次,不似山陕间矣。
明中叶以后湖广地区经济迅猛崛起,成为湖广熟天下足的全国重要粮食供应地,其重要原因就是流民的大量汇入。
对山区的深入开发,不仅改变了当地的种植结构,而且推动了山区多种经营的发展。
流民们以山区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及其他野生植物资源为依托,因地制宜,相继开辟茶园,种植生漆、油桐、蓝靛等经济作物,采集培育菌种、药材,有的则从子矿业开发。
汉中山区成化年间以来,各省逃移人民,聚集栽植茶株数多…户口日繁,茶园加增不知几处。
南赣山区流民则搬运谷石,砍伐树木及种靛栽杉、烧炭等项,所在有之。
尤其是蓝靛的种植,成化弘治时期自闽汀传至泰和县,正德后推广至南赣地区,此后直至明末,该地区成为靛蓝的主要生产基地。
至于矿业生产也十分发达,正统时浙江庆元人叶宗留在浙闽山区招募流民开矿大作,官不能禁。
荆襄流民也以窃矿聚,巡矿官吏莫敢谁何。
广东韶惠地区无主官山产生铁矿,先年节被本土射利奸民号山主矿主名邑,招引福建上杭等县无籍流徒,每年于秋收之际,纠集凶徒百千成群,越境前来分布各处山岗创寮住扎,每山起炉,少则五六座,多则一二十座,每炉聚集二三百人,在山掘矿,煽铁取利。
流民数量的增多,新的经济活动的出现,带动了山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从事生漆、茶叶、桐油、药材等农副产品的再加工和贩运的人逐渐增多,在山区、平原交接地带,工商业市镇已零星出现。
:()官居一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