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搜旺小说】地址:https://www.souwangzhi.com
老百姓们的房子被衝垮,庄稼被淹没,只能四处逃命,哭声、喊声一片。
汉武帝得知这个消息后,立马派汲黯、郑当时率领十万人去堵口。
可这黄河水太凶猛了,堵了好几次,刚堵住就又被冲开了,这可把大家给急坏了。
这时候,丞相田蚡站出来说话了。
这田蚡可不是个好东西,他的封地鄃在黄河以北,黄河决口改道后,他的封地反而免受洪水之灾。
为了自己的私利,他竟然对汉武帝说:“江河决口那都是天意,不是人力能强行堵塞的,就算堵住了,也不一定符合天意。”
汉武帝一听,觉得有道理,再加上当时汉朝正和匈奴打得热火朝天,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堵口的事儿就这么被搁置下来了。
这一搁置就是二十多年,在这二十多年里,黄河水泛滥不止,梁楚之地的老百姓可遭了殃,连年受灾,粮食颗粒无收,很多人都饿死了。
直到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去泰山封禪,回来的路上看到黄河决口的惨状,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意识到,再这么下去可不行,必须得把黄河决口堵住。
於是,他就派汲仁、郭昌率领数万人去堵口,自己也亲自来到堵口现场指挥。
为了表示对河神的敬畏,汉武帝在堵口前举行了一场隆重的祭祀仪式,把白马和玉璧沉入河中,祈求河神保佑堵口成功。
然后,他命令群臣及隨从官员自將军以下,都要背负柴薪,填塞决口。
当时东郡的老百姓都以草为炊,柴薪很少,汉武帝就下令砍伐淇园的竹子,做成楗来堵塞决口。
大家齐心协力,不分昼夜地干,那场面,真是感人。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黄河决口终於被堵住了。
汉武帝高兴坏了,为了纪念这次堵口的成功,他在堵口处修建了一座宫殿,取名叫宣房宫。
这次瓠子堵口意义重大,它不仅解决了黄河泛滥的问题,让梁楚之地的老百姓重新过上了安稳的生活,还体现了西汉王朝强大的国力和中央集权的力量。
从此以后,黄河回归故道,两岸地区的农业生產得到了恢復和发展,西汉社会经济也迎来了最鼎盛繁荣的时期。
汉武帝时期的水利工程建设,是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一座丰碑。
这些工程不仅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对后世產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让我们看到了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和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感。
五、《史记?河渠书》里的水利智慧
从《史记?河渠书》里这些精彩纷呈的治水故事和水利工程中,我们能看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那真是闪闪发光,在水利工程技术方面,那创造力简直拉满。
就拿河道分洪来说,大禹治水的时候,就懂得“乃廝二渠以引其河”
,把黄河水道一分为二,通过这种方式来减小水势。
这就好比是给狂奔的野马套上了韁绳,让它乖乖听话。
这种分洪的方法,不仅在当时有效缓解了黄河洪水的压力,也为后世的防洪工程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后来的人们在面对洪水时,很多都会借鑑这种分洪的办法,通过开挖分洪道、修建分洪闸等方式,把洪水的力量分散,从而保护沿岸百姓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再说井渠技术,这可是古代水利工程中的一项“黑科技”
。
在修建龙首渠的时候,由於要穿越商顏山,这山土质疏鬆,按常规方法挖渠道,渠岸老是崩塌。
古代的工匠们灵机一动,发明了井渠法。
他们先在地面上每隔一段距离挖一口竖井,然后再在井下把这些竖井打通,形成一条地下渠道。
这就像是在地下打造了一条秘密通道,让水能够顺利地流过去。
井渠法的出现,不仅解决了渠岸崩塌的问题,还能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渗漏,在乾旱地区特別实用。
后来,这项技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西域,在甘肃、新疆一带得到了广泛应用,坎儿井就是在井渠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不得不说,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真是无穷无尽,一个小小的技术创新,就能让水利工程跨越千山万水,造福更多的人。
除了这些具体的工程技术,《史记?河渠书》还体现了古人对水利规律的深刻认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